欢迎访问河北中仪伟创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网站!
服务热线13373070969
Products产品中心
首页 > 产品中心 > 土工检测仪器系列 > 灌砂筒 > 100、150、200灌砂筒土工路面基层密度压实度检测仪器

灌砂筒土工路面基层密度压实度检测仪器

简要描述:灌砂筒土工路面基层密度压实度检测仪器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

  • 产品型号:100、150、200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2-02-21
  • 访  问  量:2075
详细介绍
品牌其他品牌价格区间面议
产地类别国产应用领域建材

产品概述

灌砂筒土工路面基层密度压实度检测仪器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

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上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2、灌砂筒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主要技术参数

灌砂筒规格

储砂筒尺寸(mm)

倒置圆锥形漏斗直径(mm)

标定罐尺寸(mm)

内径

筒深

筒低中心开孔直径

上开口直径

下开口直径

内径

直径100

100

270

10

10

100

90

100

150/200

直径150

150

270

10

10

150

90

150

150/200

直径200

200

350

25

25

200

165

200

200/250

试验规程

1、在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其面积不得小于基板面积.

2、将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当表面的粗糙度较大时,则将盛有量砂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准确至1g.
注:当需要检测厚度时,应先测量厚度后再进行进一步骤.

3、取走基板,并将留在试验地点的量砂收回,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

4、将基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上(尽量放在原处),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砂筒*).在凿筒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不使水分蒸发,也可放在大试样盒内.试洞的深度应等于测定层厚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最后将洞内的全部凿松材料取出.对土基或基层,为防止试样盘内材料的水分蒸发,可分几次称取材料的质量.全部取出材料的总质量为,准确至1g.

5、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在铝盒或洁净的搪瓷盘中,测定其含水量(,以%计).样品的数量如下:用小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1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500g.用大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2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或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宜将取出的全部材料烘干,且不少于2000g,称其质量,准确至1g.灌砂筒

注:当为沥青表面处治或沥青贯入式结构类材料时,则省去测定含水量步骤.

6、将基板安放在试坑上,将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储砂筒内放满砂到要求质量),使灌砂筒的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打开灌砂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准确至1g.

7、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糙度不大,可省去(2)(3)的操作.在试洞挖好后,将灌砂筒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中间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筒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剩余砂的质量,准确至1g.

8、仔细取出试筒内的量砂,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若量砂的湿度已发生变化或量砂中混有杂质,则应该重新烘干,过筛,并放置一段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后再用.

仪具与材料

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形式和主要尺寸见图3-4及表3-9.当尺寸与表中不*,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没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注: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超过40mm灌砂筒土工路面基层密度压实度检测仪器,则应相应地增大灌砂筒和标定罐的尺寸.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超过60mm,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应为200mm.

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mm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0.1g,1.0g.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灌砂筒

8、量砂: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约20~40k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9、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

10、其它:凿子,改锥,铁锤,长把勺,长把小簸箕,毛刷等.

灌砂筒计算

1、按下面各式分别计算填满试坑所用的砂的质量(g):

(1)灌砂时,试坑上放有基板时:

(2)灌砂时,试坑上不放基板时:

式中 ——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g);

——灌砂前灌砂筒内砂的质量(g);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

——灌砂后,灌砂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及基板和粗糙表面间砂的合计质量(g).

2、按下列计算试坑材料的湿密度(g/cm3):

式中 ——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的质量(g);

——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灌砂筒

3、按下式计算试坑材料的干密度(g/cm3)

式中 ——试坑材料的含水量(%).

4、当为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场合,可按下式计算干密度:

式中 ——试坑中取出的稳定土的烘干质量(g).

5、按下式计算施工压实度:

式中 K——测试地点的施工压实度(%);

——试样的干密度(g/cm3);

——由击实试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3).

注:当试坑材料组成与击实试验的材料有较大差异时,可以试坑材料作标准击实,求取实际的zui大干密度.

灌砂筒报告

各种材料的干密度均应准确至0.01g/cm3.

仪器标定

确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重量其步骤如下:

1、在储砂筒内装满砂,筒内砂的高度与筒底的距离不超过15mm,称筒内砂的重量准确至1g(m1),每次标定及而后的试验都应该维持这个重量不变。

2、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动,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洞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量筒内砂的重量准确至1g(m3)。将灌砂筒放在玻璃板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上,并小心取走灌砂筒。

3、收集并称重留在玻璃板上的砂,准确至1g,此砂就是填满灌砂筒下部圆锥体的砂。

4、重复上述测量至少三次,后取其平均值,准确至1g(m2)。确定量砂的单位比重:(g/cm³)

其步骤如下: 

A、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cm³)。 

B、在储砂筒内装入重量为m1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重量,准确至1g)

重复上述测量至少三次,然后取平均值,准确至1g。

由下式计算填满标定灌所需砂的重量m

m=m1-m2-m3

式中:m1-灌砂入标定罐前,筒内砂的重量g

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平均重量g

m3—灌砂入标定灌后,筒内剩余砂的重量g

用下式计算砂的单位比重γ2(g/cm³)

γ2=m2/V    式中:V-标定灌体积(cm³)

用下式计算试验地点土和稳定土的湿容重γW(g/cm³)

γW=mW×γ²mb

式中:mW—试洞中取出的砂、全部土和稳定土重

mb—填满试洞所需砂的重量g

γ2—量砂单位比重g/cm³

用下式计算土或稳定土容重γd(g/cm³)

γd=γW/(1+W%)

式中:W—土或稳定土的含水量%,在水泥稳定土或石灰稳定土的场合或用下式计算其干容重γd(g/cm³)

γd=md×γ/md 

式中md—从试洞中取出稳定土的干容重(g)

φ100、φ150、φ200灌砂筒

产品展示.jpg

φ100、φ150、φ200灌砂筒2.jpg

 

 

 
产品咨询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